首页

傲柔女主踩踏吐奶

时间:2025-05-29 09:45:52 作者:青海境内黄河、长江、澜沧江干流水质持续达优 浏览量:32094

  中新社青岛4月21日电 (记者 李纯)“无论是水面舰艇还是潜艇,目前我们海军的装备越来越新,不断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。军事院校的教学也要跟得上这种趋势。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教员赵立业21日受访时如是指出。

  正值中国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,中新社记者21日赴中国海军潜艇学院参观采访。这所学院是中国培养海军潜艇、防险救生和水下新质作战力量等人才的兵种指挥类高等教育院校,是中国军队新型作战力量扶持建设院校。

  在学院内的仿真训练室,记者见到了一台潜艇训练模拟器。学员们可在其中模拟潜艇内的突发情况,于身临其境中培养一名潜艇兵的应急处置能力。

  赵立业表示,虽然是台模拟器,其实际操作与部队的武器装备是一样的。这样的模拟器操作课程约占日常教学内容的三分之一。完成理论学习后,学员们要先在模拟器上进行相应课时的实践课程,才能到真正的潜艇上进行操作。

  “在目前院校教学中,模拟器是最好的训练途径之一,基本上与部队的实际环境是一致的。”赵立业说,利用模拟器训练可以大幅提高学员的训练效率,利用课堂时间就可以达到与部队训练一样的效果,提高学员基本认知能力,让他们走进部队后可以更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。

  近年来,中国海军的武器装备不断迭代,海军潜艇学院的教学模拟设备也随之更新。军事问题专家曹卫东介绍说,相关装备还在建造时,相应的模拟器就已经生产出来。使用模拟器进行教学训练后,当装备交到学员们手中时,他们就能够很快地掌握。

  据院方介绍,中国海军潜艇学院聚焦战斗力标准,培养与潜艇战略兵种地位相称,德才兼备的高素质、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。

  学院大三年级学员周昱廷曾赴相关部队实习。他表示,学院推行全素质培养,学员们不仅要在理论学习上打下良好的基础,在实际操作、对现有装备的认知等方面也要同步提升。

  “现在的学员比我们那会儿当学员的时候更聪明。”赵立业也是从中国海军潜艇学院毕业,在潜艇部队工作了十几年后,于2020年回到学院担任教员。他表示,学院现在招收的学员见识更广,接受能力更强,思维也更活跃。

  武器装备换代升级,官兵素质持续提升。受访官兵和专家认为,在此背景下,尽快掌握先进装备、缩短战斗力生成时间的关键就在于,如何将军事院校的教学与部队实际需要更加有效地衔接起来。

  赵立业认为,对学员的培养要与部队实际接轨,部队训练哪些课目,院校就要培训哪些课目,教学内容、方式等要向实战靠拢。“学员的理论水平越来越高、技能训练得越来越好,接手新装备也越来越顺畅,为下一步战斗力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。”

  谈及如何快速形成战斗力,曹卫东提到,“要通过模拟器这种先进的训练方法,特别是‘练为战’‘战训耦合’的方式”,将来作战是什么样,平时就要按照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训练。他还强调,“战斗力是人与武器装备结合以后产生的能力,战斗力特别是新质战斗力的提升,需要高素质的人才。”(完) 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如何接《黑神话·悟空》流量?文旅部门须深度融合“游戏+文旅”

出口“直装”、进口“直提”,强化了粤港两地航空物流规则衔接、机制对接,吸引了更多香港企业逐梦湾区。东莞港空运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练泽开介绍,空港中心进出口双向通道运行越来越顺畅,近期货量爆发式增长。市场对空港中心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,目前已经有119家香港货代、24家航空公司获准在空港中心开展业务。粤港澳大湾区约75%的国际航空货物经香港国际机场转运海外,预计到2030年,大湾区航空货运年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。

夏夜福州旅拍热

此次再度访华前,朔尔茨入驻社交平台TikTok并发布视频,德国政府发言人将此称之为是个“好机会”。朔尔茨此访逢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,报道称他将到访重庆、上海、北京,行程涵盖政经活动等多项内容。外界认为,此访是双方增进理解信任、深化务实合作的契机,在当前新形势下坚持正确认知、寻求更多共识是访问关键。

近距离听诉求 高效率解难题

枫亭游灯、皂隶舞队、担盘队彩架车队、舞龙舞凤队等50多支特色民俗队伍沿路表演,令人目不暇接。据悉,踩街队伍跨越莆田市荔城区、城厢区,行程长达5公里,上万妈祖敬仰者及游客共祈平安、迎祥纳福。

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

端节祭祖仪式结束后,2024年“贵州村马”水族端节全国赛马邀请赛公开组预赛把开端大典现场带入高潮。对于被称为“马背上的民族”水族来说,端节里的“年味”就体现在赛马比赛中。

美国国会参议员图恩当选参议院共和党领袖

当日,西藏藏医药大学党委书记、副校长鞠明兵致辞称,西藏藏医药大学开启了中国藏医药高等教育的先河,编撰了全国第一套藏医学、藏药学、藏医护理、市场营销和研究生教材,建成了实验教学体系,培养了我国第一批藏医药本科生、硕士生,第一批藏医药博士生,如今8000多名毕业生奋战在祖国的各个大地,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贡献。35年来,学校滋养了国医大师,全国名中医、西方学者,国家教育名师等60多名国家级专家学者,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